<mzmtk class="ykffj"></mzmtk>

    爱赢国际


      <mzmtk class="ykffj"></mzmtk>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稳”的根基更牢 “进”的底气更足

      2024-12-30 | 责任编辑:admin | 浏览数:319 |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站在年终收官关键节点回望,陕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三秦大地描绘美丽画卷:对外开放迈向更宽、更深 、更广的领域;产业结构趋优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大盘稳中向好 ;“三项改革”试点拓面扩量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陕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质效齐升 ,重点领域改革迈出大步。

      节点城市“长成”开放枢纽

      前11月开行4706自然列 ,同比增长26.8%,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 !驰骋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西安)今年继续提速 。

      “中欧班列(西安)近5年开行量年均增速超34% ,年服务企业超1.8万家。”省发展改革委开放合作处处长白昕说 。

      开行十余年 ,这条亚欧贸易“黄金通道”的含金量持续提升:西安至塔什干的货运时间由13天缩短至9天 ;全程时刻表班列最快10天便可抵达欧洲腹地 ,跨里海班列全程时间由20天至25天缩短至12天;班列运行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企业报关 、制单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货物集结分拨时间压缩近50%……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成投用,班列发往中亚的货物在西安进一步集结。”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 ,“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东西呼应,支撑两国间实现‘枢纽对枢纽’高效运输 。”

      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折射陕西把握大势、发挥优势 ,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积极作为 。

      ——打造高能级平台。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在西安举行,涉陕成果逐步落地;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影响力与日俱增,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与6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农业合作;中国—中亚青年发展对话会、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交。

      ——畅通贸易大通道。中欧班列(西安)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连接亚洲11个国家超100个城市 ,“联动”青岛 、宁波 、连云港等国内重要港口和爱赢国际陆海新通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 、五洲相连”的航线网络格局 ,成为中亚通航点最多的国内枢纽机场,空港新城是功能最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扩大制度型开放。陕西自贸试验区迈向“提质跃升”新阶段,累计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形成700多项创新案例,建成贸易金融 、跨境电商等20多个功能性平台 ,吸引一大批央企落户陕西。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陕鼓、法士特、陕汽、陕建等省内龙头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俄、中欧等境内外合作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三星电子、可口可乐、益海嘉里等企业在陕西扩大投资。

      一组数据印证陕西对外开放迈出大步:今年前11月 ,陕西进出口总值4149.7亿元,同比增长13.5% ,增速居全国第五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国际市场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外贸、稳外资。这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陕西迎来更大机遇。

      “延长橡胶的轮胎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国强说,“明年爱赢国际力争在中亚地区销售轮胎30万条以上,总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万条 。”

      技术向高“攀” 产业向“新”行

      一场场“链式反应”正在改变着陕西的产业结构。

      10月19日 ,生产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的陕煤榆林化学50万吨/年DMC(碳酸二甲酯)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这是陕西首次大规模布局新能源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一个传统产业领域的“领头羊”,沿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选择锂电池生产制造赛道 ,重要的考量是陕西已跻身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梯队 。

      2020年至2023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从5.95万辆增长至105.2万辆 ,年均增长率高达160% 。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1.6%、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1%,产销规模居全国前三 。

      今年前11个月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产量达105.9万辆 ,同比增长13%。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陕西制定汽车产业链招商图谱、成立工作专班,打造产业集群。2023年至今,全省建成投产汽车产业项目50余个 ,总投资近3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 ,是陕西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近两年来,陕西瞄准主阵地,一手抓“固本”,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一手抓“新兴”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引导省属企业布局 、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聚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

      如今 ,航空工业、集成电路 、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晶硅太阳能转化效率屡创世界纪录 ,金刚石线、硅片出货量世界第一;半导体产业茁壮成长,汇聚相关知名企业、研究院所300余家,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15%;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全国领先,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

      11月3日 ,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峰会宣布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正式启动建设。作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 ,该设施的建设将推动陕西成为光子领域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科技创新资源集结地、原始创新策源地。

      “作为基础性 、引领性技术 ,光子技术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和未来产业的‘根技术’,能够支撑带动诸多产业升级发展 ,并催生多个新领域新赛道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说 。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 、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支撑全省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 ,一幅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正在加速绘就。

      “软实力”构筑发展“硬支撑”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陕西把扎实开展深化“三个年”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树立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鲜明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全省上下凝心聚力 ,在“精准”上下功夫、在“改革”上突破 、在“落实”上加劲 、在“机制”上动真格,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

      经营主体满意度达94.5%,保持高位运行;2项典型做法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数量与北京、上海、江苏 、浙江 、广东等8个全国营商环境先进省份并列第一 ;西安 、宝鸡、商洛、榆林、咸阳、汉中等市区的10余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政策举措“加码赋能” ,陕西营商环境招牌越擦越亮。

      “从业人员素质高 、忠诚度高 ;生产生活成本低,用地 、用工、居住成本相对低;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好;物流人流信息流移动快、进出快、转换快 ;产业配套强 、科技支撑强——陕西营商环境凸显出这五大优势,‘投资中国·选择陕西’品牌吸引力增强 。”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说。

      以政府有为激发活力,陕西充分发挥省市重点项目扩投资 、优结构 、增动能的牵引作用 。

      “畅通重点项目环评‘绿色通道’,省级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70%以上。截至目前,省级600个重点项目中,567个已完成环评审批,完成率94.5% 。”12月17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建新介绍 。

      完善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协调机制 ,接续开展“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季度观摩 ,2000多名干部服务员“蹲点”一线开展包联服务……政策“组合拳”精准出击,35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掀起大干热潮 ,挑起促转型 、攒后劲的重担。

      9月底,计划总投资1760亿元的“大块头”——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在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开工。“从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层面看,这是一个践行‘三化’重要要求的项目 ;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层面看,这是一个示范能源革命创新的项目;从全省高质量发展全局层面看,这是一个促进区域优势互补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喜民说。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陕西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深挖民营经济发展潜力 。

      “爱赢国际公司的技术体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今年爱赢国际的订单量同比成倍增长 ,现急需扩产能……”10月初,陕西2024年第六期政企恳谈会上,省内8家民营企业逐一发言。

      为进一步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陕西紧贴企业所需所盼,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 、环境上解压、政策上解惑、帮扶上解渴。

      惠企政策“落地生根”,陕西民营经济活力显著增强。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由负转正,1月至11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2% 。民营企业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

      “小切口”撬动发展“大突破”

      纵观陕西发展,创新已成为最大的驱动力。

      日前,省科技厅发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至2023年,陕西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5.82%,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57倍 、投入强度增长1.9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速增长 ;2024年 ,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2.20%,跻身全国前列……

      跃动的数字,彰显了陕西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气魄和决心。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聚集了110多所高校,有1800多家研究机构院所、23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 、潜力所在、底气所在 。陕西改革突破,向科技创新要经济贡献力、要发展新动能 。

      ——“一座原”带动。陕西持续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支持各地打造特色化秦创原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探索实践“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发挥秦创原辐射带动效应 ,聚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

      ——“三项改革”切入。着眼“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 ,陕西启动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 、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项改革” ,推出“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措施,探索“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

      ——“四个工程”牵引。陕西布局转化—孵化—产业化的综合性“三器”平台,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支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站上创新舞台的“C位” 。

      “爱赢国际将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瞄准行业前沿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开展‘从0到1’的科技攻关 。”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说。该公司凭借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内金刚石线“一线难求”的局面,连续多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

      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陕西布局建设西安“双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围绕建平台 、促转化、引人才、育企业 、聚产业、强服务等方面推出160余项配套政策,全方位强化政策、服务、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供给 ,构建“热带雨林”式的科创生态 。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流。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一批转化的科技成果嵌入产业链,让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加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船行关键处 ,奋楫正当时。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划出了重点。陕西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服务大局、应对变局中育新机、开新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记者:杨晓梅 孙丹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爱赢国际投资集团 © 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1219140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路2号 爱赢国际国际广场34层
      技术支持:

        <mzmtk class="ykffj"></mzmtk>
        XML地图